总体规划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分析
       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强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的园林特征,方案以山体景观生态贯穿全园,强化研发、生产、生活等组成部分的联系。5A级办公写字楼、企业独栋、商务服务中心、综合配套服务区、健康服务中心是整个科技园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承担了科技园运作中的不同职能需要,将贯穿整个园区的景观山林生态走廊作为以上功能区之间联系的枢纽主轴,既使得各个功能区都能共享生态带的景观和绿化,又使得一天中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人员流动享有路途的优美环境。
2、功能布局
       在功能布局上,打破常规设计的均质化。而是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功能特征,主要体现出北密南疏的特征,以北侧的高容积率,拉开南北的差距。5A级办公写字楼、商务服务中心、综合配套服务区由于其人员相对密集集中,空间体量较大,因此集中布置在用地北侧地势平坦的区域。健康服务中心可综合服务于园区内外人员,考虑对内外的联系便捷,同时其对于采光的要求相对较弱,因此布置在沿兴园路一侧,地块南北区域的交界区域,呈半地下布局。而企业独栋区域则围绕山体景观设置,突出了其高档型的特征,体现了低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三低一高”的布置原则。按照地形地貌进行园林式布置,如果把整个布局比作一条蜿蜒于山中的龙的话,5A级办公写字楼则构成了园区的龙头,企业独栋构成了园区的龙身,这些建筑共同守候着山体。
3、交通系统
       采用人车分流的格局,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基本分离的机动车和步行系统,避免相互干扰。
       机动车系统设置在地块外围,并在科苑路、兴园路、研发中一路和研发中二路方向设置出入口,联系各个建筑。
       步行系统结合山体景观设置,与机动车完全隔离,并建立了建筑与各公共绿地、广场的联系。
       园区共设置了705个机动车位,其中地上一共有135个车位,地下570个车位,另外设置了476个地面非机动车位。利用路边和建筑前分散设置停车场,保证园区的景观品质。
4、景观规划
(1)果岭式生态办公
       充分尊重原有生态山地景观,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建立以中央山体景观为核心,以贯穿南北的开敞绿地为纽带,大片树木覆盖的休闲草坪和水池形成的内部生态绿地为主体的景观系统。
       从科苑路向南侧形成了面向山体的景观视线走廊,而在兴园路一侧坡度较陡区域则减小了建筑的开发量。在各个建筑之间都设置了景观通廊,保证了山形天际线景观的完整。
       大面积集中绿地,高尔夫果岭式起伏的自然状态,覆盖整个园区,营造绿色交流空间,并形成自然区隔,保证企业果岭办公的生态与私密,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由北向南顺应山地标高设计了六个广场,从兴园路方向经由大气的景观大台阶上至园区配套设施围合而成的五行广场,成为了园区景观的序曲,由此可远望山体。经过五行广场即开始了登山的过程,按照中医的五行象征性的分别设置五个广场——金、木、水、火、土主题广场,充分考虑了园区人员活动和驻留的需求,营造出舒适的休闲小环境。
(2)岛状绿化
       社区愿景规划,以微地形及植被形成独栋与独栋之间的生态隔断,围合成一个一个生态绿岛,既保证了企业运营的独立性,同时营造出开阔的整体空间感,避免视觉死角,让人感觉到一种归属的安全感,进而增加人才的聚合力。
(3)自由园路
       环道曲形社区路,连接每栋单体入口,形成多种企业个性化生态标识,并将整个园区有机结合,使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为一体,增加人与生态环境的接触面积,并承载员工放松锻炼的功能。
5、建筑高度分析
       在建筑高度处理上充分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基础。同时兼顾城市空间形象。地块北侧紧邻科苑路和兴园路两条城市主干道,是对外展示性最强的一侧,便于形象的树立,在高度上以端头18层的高端写字楼形成地块高度的制高点,依次向南侧逐渐降低,分别是15层退台式办公楼,而企业独栋则在高度上要低于山体最高标高50米,体现了对于山体的尊重,基本是4层高度,少数几栋在整体呈现出2-3层的高度,整体上形成了从18层逐渐向山体隐没的高度形象。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科苑16号楼3层
电话:0769-22890065 传真:0769-22891755 邮编:523808  
乘车路线:乘坐321、323、 325、 326、327、 K12、K2路至松山湖
版权所有: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15545号 邮箱登陆    技术支持:汇卓东莞网站建设